公路工程竣工决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决算是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它是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考核分析投资效果,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是公路工程最终结算的依据,也是高速公路项目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规范竣工决算审查工作,加强公路基础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全面考核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总结公路建设管理经验,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投资效益,就如何做好竣工决算及审查工作进行探讨。
一、竣工决算审查的依据
1、经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经批准的项目初步设计(修正设计)文件。
3、经批准的变更设计文件。
4、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工程结算等有关合同。
5、施工现场签证资料。
6、项目其他费用(如设备购置费、征地拆迁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等)合同(或协议)、费用支付凭证及其他相关重要文件。
二、竣工决算审查的主要内容:
1、竣工决算报告编制的合格性审查。对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是否完整、齐全,报告说明与具体表格数据、报告说明与实际规模进行符合性核查;即核对竣工决算表格是否齐整、费用组合是否清晰、前后报表数据是否对应等。
2、项目是否按批准概算执行,有无提高建设标准和扩大规模等。
3、主要材料取价、设备购置价格是否合理。材料价格可以以地方职能部门提供的信息价为依据。对价格信息中没有公布指导价,不能单纯以施工单位提供的发票为计价依据,而应进行市场调查,以三方调查调整材料价差。建设期设备尤其是车辆的购置是否按折旧摊销进入决算成本;运营设备的合理购置费用分析;养护设备的采购是否执行初步设计批复规模。
4、审查竣工决算费用组成的合法性、合理性,分析分项工程综合经济指标合理性。费用计算是否符合行业或合同规定。审查建设项目土地、青苗等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研究试验费、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等其他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结算费用是否合理。
5、重大设计变更是否合理,审批手续是否完备等。变更费用的计算是否按合同约定,新增单价的确定是否合理;按规定上报省交通厅的重大变更批复执行情况,结算时是否按厅批变更控制及按合同约定计算变更费用。
6、审查竣工图的工程量与实际结算工程量是否一致。
7、核实项目结余资金,属于应上交财政部分应及时督促上交。
8、清算基建收入和投资包干结余,属于应上交财政部分应及时督促上交。
9、审核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等。
10、审核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部费用,审定项目结算造价等。
三、竣工决算审查的重点
重点审查工程项目概算执行情况,交付使用资产情况。必要时,造价管理部门应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以下项目进行现场查勘:分部或分项工程完成情况、实际施工用料偏离结算的工程项目、变更设计的工程项目、必须丈量的工程项目、交付使用的资产、遗留的收尾工程等。在审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搜集资料,完整保存。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变化,如地质条件变化、材料的代换、工程量的增减等,给决算工作带来不便,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及时将设计变更、工程签证、隐蔽工程验收等情况记入台帐,有效的防止虚报、多报工程量、高套定额、重复计算等方式套取工程款。
2、审查应以施工合同为基础。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审查时要弄清合同各条款之间的关系。对施工合同中未涉及的,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进一步明确的内容,是否签订了补充合同,或者是有相应的会议纪要作为补充说明。这些补充资料与原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需关注的是补充合同、会议纪要是否与原合同的某些条款有抵触。
3、以图纸为主。
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建安工程的成本,所以审查工程数量是审核工程决算至关重要的内容,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审查所报工程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工程变更所要求的工程量一致,超出图纸要求而无签证的工程量不予认可。当工程变更超过原设计标准或批准的建设规模、投资规模时必须上报原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同意。对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的变更,应根据现场施工记录、审查其真实性、合理性,并要求建设单位完善相关手续。
(2)审查是否重复计算工程量,防止施工将同一分项工程拆分后多次计入其他工程。
(3)审查工程量是否按定额规定的分部分项计算规则计算。
4、审查单价和费用。
按定额规定审查单价和费用时应注意:
(1)审查工程项目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套用定额是否准确,有否将定额中已包含的工作内容另列项、多算等情况。
(2)审查间接费取费是否按部颁编制办法及相关规定执行。
交通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对公路工程竣工决算的审查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审查,对于建设管理全过程特别是造价管理,能清楚了解掌握不同阶段工程造价的变化和概算执行情况,考核分析投资效果,可积累造价管理中好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形成重视造价的良好氛围,并有助于推进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从而真正实现“优良工程、合理造价、合理工期”的三大控制目标。
原文链接:http://jtt.hubei.gov.cn/zjz/zhxx/jstl/gcgl/201912/t20191209_1726032.shtml